【财经分析】基本面回温料为大趋势 警惕6月债市调整风险

2022-08-31 14:57:57

菜谱网 http://siyecheng.com/

  6月伊始,随着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债市收益率重新迎来震荡上探的行情,截至6月7日午后,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报2.81%左右。

  不少券商机构预期,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速有望反弹至5.5%左右。与2020下半年实体、金融复苏显著分化的态势不同,2022下半年的复苏可能相对更为均衡。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复苏强度暂难评估的背景下,出于审慎考虑,债市操作还是建议保持短久期策略。

  市场心态趋于审慎

  不论是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还是政策层明确表态将靠前发力,适当加力,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抑或是上海发布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的行动方案,明确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不合理限制……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基本面的回温实为大势所趋,而这从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与财新制造业PMI数据的环比改善中亦可窥一斑。

  中金公司方面更判断,今年2至4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均值可能分别为1.2%、5.4%、5.5%。不仅如此,若疫情明显缓解,那么下半年的经济增速甚至有望高于该预测。

  对于债市来说,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回暖必然将对后续行情构成一定的扰动。

  “宏观经济环比的逐步改善使得长端品种表现又回到了之前比较纠结的状态,债市短多长空的预期再起,虽然受资金面维持阶段宽松的利好影响,短时间债市下跌压力不大,但上涨空间也十分有限,短期内大概率会呈现偏震荡的走势。”德邦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指出,“再就投资者行为来看,国债期货于5月上涨明显,可做多力量明显不足,这也体现了各机构对长期做多债市存在疑虑。”

  除了疫情防控回归常态、经济复苏稳步推进、海外加息紧缩等已较为明确的偏空因素外,宽财政背景下,政府性债券发行节奏的加速亦不容忽视。

  根据券商统计,本周(6月6日至6月10日)国债的缴款规模为204亿元,到期200亿元,净融资4亿元;地方债缴款4703亿元,到期543亿元,净融资4160亿元;全周累计净融资4164亿元,对资金面构成的扰动不言而喻。

  “政府债券是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根据财政部的最新表述,其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中信建投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曾羽判断,“全年地方债的发行节奏将更加靠前。受此影响,综合考虑国债和政金债的发行情况,则6月利率债的净供给规模将在1.5万亿元以上,客观上会造成一定的资金缺口。此外,8至9月的利率债净供给规模也将超过1.1万亿元。”

  “通过衡量我国2022全年经济工作的整体基调和提前开工项目资金需要,6至9月市场将迎来政府债供给的小高峰。”一位机构交易员表示,“与此同时,半年末时点将至,商业银行将再次面临信贷和流动性指标的考核时点,预计从下周起至半年末,资金利率将小幅走高,即使货币市场中枢依旧充裕,可利率的边际抬升仍会是大概率事件,这也将对债市构成负面袭扰。”

  警惕短期调整风险

  “在全球国债收益率普遍高于疫情前的情况下,中国债市完全‘独善其身’的难度较大,后续存在收益率补涨的可能。”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曦说。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下半年以来,受美联储taper以及加息预期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大多呈现出了逐渐收紧的态势,旨在对冲本币贬值、资本外流的压力。

  而在全球加息潮的促进下,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国债市收益率普遍于2021年底出现快速上行,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已高于2020年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尽管彼时中国债市的走势相对独立,债券收益率整体呈现出底部震荡的走势,并未大幅跳涨,可随着前期偏多因素的变化,例如央行政策从“以我为主”向内外兼顾转变,即边际上将更多地考虑外部因素,则后续中国债市“一枝独秀”的局面或发生改变。

  “展望后市,建议债市操作继续保持短久期,不宜低估经济复苏的强度。”在陈曦看来,“收益率越上越买风险很大,2022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上行至3.0%以上的可能。”

  当然,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6月债市虽面临一定回调压力,但风险并不大,无需担忧利率大幅拐头向上。毕竟,基本面虽已进入修复过程,可内生动力并不强,而要实现经济增速回归潜在增长轨道,还需要政策继续加码发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依然宽松在途。

  “面对短期的震荡波动,各机构或不必过分忧虑。”一位持审慎乐观态度的券商交易员向记者表示,“与2020上半年信贷增速加快不同,当前的信贷余额增速仍处于寻底过程,宽信用还未实质性见效,因此市场不必过度担心宽货币与宽信用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正因如此,6月债市重演2020年5月行情的可能性并不大。此外,6月各机构还需重点关注增量政策的力度,以及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若宽松预期再度发酵,则这将驱动长端利率重新下行。”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凌源便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生活百科、国际资讯、体育健康、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凌源便民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