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赚的那块混动「蛋糕」,要洗牌了

2023-08-07 12:06:09

拼多多代运营 http://www.seozzlm.com/pdd/

最近,几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SUV们玩起了纸牌游戏。

比亚迪宋(参数丨图片)ProDM-i、哈弗枭龙系列、吉利银河L7,三款定位接近的车型原本都选择了5月中上旬上市:5月6日、5月15日和5月18日。三款车型的配置早已在之前的申报信息和发布会上曝光,剩下的底牌就是最终的上市价格。

然后,比亚迪宋ProDM-i一个撤身,推迟了原定5月6日的发布会,哈弗枭龙系列成了第一位「摊牌」的玩家。

5月15日,长城哈弗龙系列的两款车型枭龙以及枭龙MAX正式上市,两款车型均提供三个版本。其中,哈弗枭龙售价13.98~15.68万元;哈弗枭龙MAX售价15.98~17.98万元。

如果说过去两年里,10~20万级别混动SUV是比亚迪的一枝独秀,那如今就是群雄混战:枭龙和枭龙MAX,比亚迪宋,吉利银河L7,零跑C11,甚至哈弗自家的二代大狗……随着这张牌桌上的竞争者越来越多,对一款混动SUV的评判标准也开始改变了。

新能源SUV终于卷到了四驱上

在这个「万物皆可卷」的时代,汽车们的内卷从电池续航到快充、放电,从座舱内的大屏幕到沙发电冰箱,终于新能源汽车卷到了四驱上。

开年比亚迪仰望秀了一把易四方的四电机四驱驱动,3月份长城就发布了更加「平易近人」的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相比于仰望「真·百万级」产品,全新Hi4也许才是大家真正能体验到的电四驱。这不,长城就把全新Hi4用在了枭龙MAX车型上。

以往,经常能在网上看到类似的评论:「花十几万买混动SUV的谁在乎四驱啊,空间和省油更重要。」

这时候不得不祭出那句「不谈价格的需求都是耍流氓」。

以老对手比亚迪宋PlusDM-i为例,100km续航的四驱旗舰PLUS版相比110km两驱旗舰PLUS版定价高出了3万;对于这个定位的车型来说,3万的价格差决定了需求。但是如果它们的价格相差无几、甚至一样呢?

以首搭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的哈弗枭龙MAX为例,1.5L发动机+前后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279马力,综合扭矩585牛・米。枭龙MAX的三个版本均为四驱,纯电续航105km,15.98万的起首价格只比51km续航的两驱版比亚迪宋PlusDM-i贵了5000块,纯电续航还多了50km。

当四驱的「溢价」被压低到千元级甚至与两驱同价,没有了价格门槛,「四驱」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杀伤力就升上来了。

长城之所以能把四驱的价格「打下来」,全靠这套全新Hi4。

以往的混动系统,通常在前轴配备两个电机,一个主要负责发电,一个主要负责驱动,这样混动系统通常是前驱动的两驱模式。要实现四驱,需要在后桥加上一个完全由电池驱动的后驱动电机,也就是目前常用的三电机四驱混动结构。电机的增加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就有了四驱款比两驱款高出3万元的差价。

全新Hi4在发动机输出端设计了两挡变速箱,用双电机就能实现四驱。这样发动机处在高转速区间时,借助两挡变速箱,可以传输到前轴一个相对低的转速;后驱动电机依然采用纯电驱动,后驱动模块总成电机功率达150kW,电机效率高达96.5%;整车功率达到340kW,机械结构的复杂性和成本都能降低。四驱能提供更充沛的动力,特别是在极端、恶劣路况下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能够让车辆的通过性更有优势。

如果说在这场纸牌游戏上,后掀牌的人在定价上有更多的主动权,那枭龙系列的先发优势就是全新Hi4这张明牌。当枭龙MAX打出电四驱这张牌时,其他对手不得不在技术或者价格上做出应对。

属于新能源SUV的硬仗

10~20万级新能源SUV,这着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市场,无疑是自主品牌觊觎的重点。在这个定位区间的每款车型都有一场硬仗要打。与常规的用低配版打开市场,用高配版拉高定位不同,哈弗枭龙系列的策略是:定位更高的枭龙MAX打冲锋,枭龙则坚守阵地。

因此,尽管这场发布会上亮相了枭龙和枭龙MAX两款车型,但搭载了全新Hi4的枭龙MAX明显才是主菜。

在这场发布会上,出场率最高的除了自家产品外,就是这个区间的「销冠」比亚迪宋了。作为目前长城核心技术的集大成者,枭龙MAX直接对标比亚迪宋PlusDM-i。

作为智能汽车的软实力,枭龙MAX在智能化方面也拿出了目前长城在智能化上的积累。

在智能驾驶方面,哈弗枭龙MAX搭载咖啡智能驾驶系统,整车搭载22个智能传感器,支持360°全景影像+透明底盘,能够实现全路况、全时段、全天候的L2+级别智能驾驶辅助。HWA非单一高速场景的拨杆换道、智能过弯、智慧躲闪等30万级产品的功能,都配备在哈弗枭龙MAX上。

在智能座舱方面,哈弗枭龙MAX车内配备三块12.3英寸贯穿式悬浮三联屏+高清晰度的W-HUD抬头显示,副驾娱乐系统、「可见即可说」等功能都有。

综合来看,作为枭龙MAX还是很能打的:更大的尺寸,更长的纯电续航,智能化上的激烈,以及最关键的同价格下四驱打两驱的优势。抛开比亚迪宋在过去两年里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体,单从产品力和定价来看,枭龙MAX是一个合格的冲锋主力,无论是配置的明牌,还是价格这张底牌,都足够有竞争力。

相比之下,枭龙则走相对保守的稳妥路线,与宋Pro接近的尺寸,相同的纯电续航,以及略低的定价。

作为这轮新能源SUV混战中最先亮出底牌的一家,后续还会有传闻中的比亚迪宋Pro「冠军版」等车型亮相,枭龙这款车的竞争力如何,还需要等待对手底牌翻开时才能尘埃落定。

最后

很多人将去年称为国产混动的爆发之年。除开比亚迪DM-i的先发优势,长城将自家的柠檬混动DHT技术用在了定位更高的魏牌车型上,瞄准20万级以上市场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DHT去年的市场表现。

因此在全新Hi4的推广上,长城「吃一堑长一智」,吃准了技术平权,把以往高溢价的四驱技术用在了15~20万级这个庞大的主流市场,所以有了「四驱打两驱」的枭龙系列。

上海车展上,各家车企高管们心痛着价格战带来的内伤,高喊着拒绝价格战;不过回头一看,这价格战还得继续。枭龙系列已经亮出了底牌,最近即将上市的对手们如何应战呢?

本文作者:米其林

不要忘记关注「极客汽车」的微信视频号哟!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凌源便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生活百科、国际资讯、体育健康、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凌源便民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